***【 接地無感之可能原因與處理方式】
若每天接地後完全沒感到更健康,或反而更不舒服,可能原因是:
(1) 沒接通、或只有部分接通
(2) 時間不夠
(3) 面積不夠
(4) 慢性/嚴重不健康
(5) 體質不易有感--如水分不足致細胞導電慢、運動不足致經絡氣結阻塞
(6) 近期身心壓力過大。
(7) 接地點有殘餘電壓 >0.1V,逆流到人體
(8) 局部問題沒使用局部加強的器材(環/貼片/棒/手套/襪子),改善較慢
(9) 久病體弱者,未接地狀態躺在床上時,因週圍1.5公尺內的電器電線(包括床下床邊延長線、插座面板正面緊靠床、電動床、氣墊床、溫熱毯、抽痰機...以及木作裝潢內部電線) 讓身體電壓一直偏高 >100 mV
(10) 身邊電線電器過多,使接地前存在過高電壓(如:5-10V,每個人臨界值不同),接地後反而吸引更多遠處的電場過來利用人體當作接地通路,集中宣洩,使人體短期難適應(而產生頭暈皮癢心悸難呼吸...)。
其中『沒接通』常見原因是:
(1) 行動接地墊沒充分加濕,沒放磁磚縫上,或沒緊貼地
(2) 鋁窗接地處沒刮掉表層再夾,或排水孔內緣生銹電阻過大
(3) 插座第三孔裏面沒有接地線(木作裝潢常只用俗稱的白線連接火線和中性線),或接觸不良(鐵夾片鬆脫)
(4) 配線線材有斷裂沒發現。
*** 接地無感之處理原則與方式如下:
(1) 用『檢測器』判定是否有接地成功(即: 琥珀色側燈亮度與中燈相同),協助您找到原因,再加以修正。(也可在接地後用手指輕觸『檢測器』配線的金屬短棒端,看燈號是否夠亮。)
(2) 用『數位式人體電壓表』量接地點是否有殘餘電壓(如 >AC 0.1V),或人體電壓是否異常升高(如>AC 0.02V);若有,則可能是接地點或面材有環境感應電流干擾、及/或未確實接地 (面料的天線效應會吸引更多環境電磁波再傳給人) 。『電壓表』若有測到接地後讓原來人體AC電壓降低數十~百倍以上(例如0.5~5V變成 0.010V以下),才是真正有效成功的接地 。
(3) 若臥室為木質/塑膠地板而只能用金屬窗框接地者,可考慮採用『雙向迴路式』接地技巧,讓接地電流加大些,接地效果會較快有感。實際作法如下:
a. 在同一片接地面料(如銀纖布)上用另一條線接到『插座鐵盒的螺絲頭』(拆下塑 膠面板即可見);或者
b. 身體同時用另一種接地面料(如手環)夾到同一個金屬窗框。(註: 人體靜電壓高於大地,所以會產生數nA到數 百nA的極微弱奈米安培電流)。
(4) 身體重量壓住床布的接地效率較好,隔著內衣蓋在身上的接地效率較差。
(5) 針對第(9)項原因: 雖然接地後可降人體電壓到10mV以下,但是久病體弱/敏感的人,依然會覺得身體無法完全輕鬆熟睡,此時就需最嚴格的預防標準: 將所有電器、電線(包括床頭木作牆面內包住的供給插座/開關的電線要請水電工來斷電) 放到1.5公尺外,中間不能隔著任何傢具,才是對健康最無AC電場干擾的睡眠區。結論: 對久病體弱/敏感的人,要用電壓表確認接地前&後人體電壓都要保持10mV以下,這樣才安心。
(6) 針對第(10)項原因: 請將身邊電線電器簡化且增加距離,使接地前存在較低的人體電壓 (建議至少在5V以下);辦公/電腦桌改為不含金屬材料的;插座改成內含接地線的。另外策略是 "雙重接地法": 使用接地產品先讓電器電腦完成"設備接地"(第一重),幫助先宣洩掉一部分電場,可改善接地前的人體電壓,再加上"人體接地"(第二重),讓接地後的人體電壓降到0.01V以下。(註: 此技術一定要用電壓表實測,才知道如何修正得到最佳效果,否則因為有些接地點宣洩效率較差、導電材質電阻不同、及位置不當,反而可能無法順利屏蔽/降低電場。)
(7) 若處理好以上5項,且每晚接地睡眠1-2週後,仍然無明顯感到更放鬆、更有精神,則可能是特殊的個人體質及壓力因素...等較複雜不明原因,請盡量放鬆、早睡早起、增加接地效率及面積且每晚使用達2-4週,留意觀察和記錄身體反應。若尚無感,請您立刻與本公司客服討論。
- Oct 07 Fri 2016 15:21
重要!!【為何 接地越來越無感/不舒服? 】【處理方式有哪些 ?】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